您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通知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 【联盟论坛学者观点⑧】分论坛三“中国—东盟合作与发展研究”(上)

    2025年07月12日 08:30  点击:[]

    编 者 按

    2025年6月14日,第一届东盟区域国别研究联盟论坛在广西大学成功举办。论坛上,东盟区域国别研究联盟正式成立。本届论坛聚焦“东盟区域国别学研究与实践”,吸引了国内近50家高校及研究机构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在报告环节和平行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东盟区域国别经济研究、中国—东盟经贸合作、金砖组织与全球南方发展、东盟区域国别研究的经验做法与特色、东盟十国国别研究专题探索、中国—东盟合作与发展研究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为延伸会议成果影响,本公众号将陆续刊载与会专家的报告精要,供各界参阅。


    2025年6月14日下午,以“中国—东盟合作与发展研究”为主题的平行论坛三在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会议室顺利举行。来自全国9家单位的13位专家学者代表从不同角度分享了中国—东盟合作研究的方法、前沿成果及个人心得,为推动该学科建设实践创新贡献了新思路与新方向。

    分论坛三“中国—东盟合作与发展研究”会议现场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春霞教授

    会议上半场由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春霞教授主持。

    广西区委党校“一带一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家寿

    广西区委党校“一带一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家寿教授作题为《中美战略竞争下的人工智能合作》的发言。他强调在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中国—东盟合作应聚焦人工智能领域。其中,东盟国家重视人工智能发展,在政策支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国际合作等方面积极布局;中国—东盟在人工智能合作方面基础扎实,包括政策沟通顺畅、产业合作推进等。他建议加强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建设,营造良好合作氛围,强化产业布局,推动人工智能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的新引领动力。

    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中国—东盟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学院常务副院长卢婵江

    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中国—东盟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学院常务副院长卢婵江教授作题为《面向东盟“教随产出”的实践探索》的发言。她从机械工程学院角度出发,指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需紧密产业合作关系。为此,学院联合多方共建技术创新学院,以服务广西支柱产业为目标,建设“四个一”目标,推进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在实践过程中存在国际化高技能人才需求不确定性等困难,但学院仍在积极探索前行,发挥自身优势,助力产业向东盟区域拓展。

    肇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李华军

    肇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李华军教授作题为《贸易战背景下中国—东盟深化构建区域价值链的策略》的发言。他围绕中国—东盟深化构建区域价值链展开阐述,指出中美贸易战对中国—东盟合作产生影响,但也带来机遇,而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与RCEP互补共促,具有重要意义。他从理论角度分析区域价值链构建,探讨中国—东盟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数字链等方面的机遇与优势,并提出相应策略,强调两广合作在深化区域价值链中的重要性。

    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苗吉副研究员

    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苗吉副研究员作题为《中美竞争新态势下的东盟和中国—东盟合作》的发言。他分析了中美竞争新态势下中国—东盟关系面临的新情况。他指出,中美战略竞争格局变化对东盟产生影响,中国与东盟相互依赖度加深;美国在高科技领域对中国进行限制,导致部分产业向东盟转移,东盟受益但也面临挑战;特朗普2.0政策对中国—东盟关系也有一定影响,未来中美关系动荡可能加剧,东盟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因而,中国—东盟合作需关注这些变化,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梁静

    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王辉、硕士研究生梁静作题为《中越合拍纪录片中的叙事共同体与共情传播——以<南溪河畔II>》为例》的发言。她以中越合拍纪录片《南溪河畔II》为例,探讨叙事共同体和共情传播。她认为,该纪录片以历史事实为基础,通过三重叙事策略唤醒共同记忆,构建中越虚实共同体,促进情感认同和文化交流。制作团队克服语言、视角等挑战,实现双向写作和共情传播,使历史成为可感知的情感纽带。她指出,纪录片还激活现实链接,展现中越在医疗、产业、民间等领域的合作与传承,为未来合拍影片提出深化历史挖掘、技术创新、传播拓展、机制建设等建议。

    贵州大学东盟研究院陆广济副教授

    贵州大学东盟研究院陆广济副教授作题为《中国-东盟数字基建人才培养》的。他认为,中国—东盟数字基建人才培养非常重要,数字基建是数字经济转型的关键支撑,但东盟国家数字基建人才短缺。他指出,中国可通过职教出海等方式,为东盟培养数字基建人才,提升中国软实力,拓展海外市场。他分析了数字基建人才需求、培养模式及存在问题,提出打造职教品牌、制定标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优化建议,强调产教融合、校企政合作培养数字基建人才的必要性。

    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院长助理缪慧星

    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院长助理缪慧星副教授作题为《新时代下中泰经贸合作展望》的发言。她介绍泰国宏观经济发展情况,包括GDP增速缓慢、失业率低、通胀率波动等。她分析了中泰经贸合作现实情况,如贸易规模扩大但存在顺差逆差变化、贸易结构以机械电子类产品等为主,提出新时代中泰经贸合作的策略,包括达成新共识、推进数字经济合作、加快清洁能源合作、推动电动汽车合作、深化未来食品合作等,以进一步深化中泰经贸关系。


    文     字董烨寒

             图      片:东盟院/创发院

    编      辑:颜如晓

    一审一校:陈园园

               二审二校:曹   蕾、罗传钰

    三审三校:梁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