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者 按 2025年6月14日,第一届东盟区域国别研究联盟论坛在广西大学成功举办。论坛上,东盟区域国别研究联盟正式成立。本届论坛聚焦“东盟区域国别学研究与实践”,吸引了国内近50家高校及研究机构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在报告环节和平行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东盟区域国别经济研究、中国—东盟经贸合作、金砖组织与全球南方发展、东盟区域国别研究的经验做法与特色、东盟十国国别研究专题探索、中国—东盟合作与发展研究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为延伸会议成果影响,本公众号将陆续刊载与会专家的报告精要,供各界参阅。 |
2025年6月14日下午,以“东盟区域国别研究经验特色”为主题的平行论坛一在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会议室顺利举行。来自全国11家单位的14位专家学者就东盟区域国别研究的经验特色进行了精彩分享,为推动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实践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分论坛一“东盟区域国别研究经验特色”会议现场
会议下半场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亚经济与政治研究院院长李冬青主持。

广西民族大学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院长覃秀红
广西民族大学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院长、东盟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东盟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覃秀红作题为《以区域国别学为纲,扎实推进东盟研究中心建设》的发言。她强调,田野调查是获取一手资料、深入理解当地政治与社会结构的关键方法,对于区域国别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她提到,通过访谈法、参与式观察法及混合方法等多种田野调查手段,学院师生在东南亚华人华侨研究中取得了丰富成果等。覃秀红也指出田野调查面临诸多挑战,并提出了三个应对原则,即一是以学术情怀克服现实困难,深入实地;二是用科学方法融入当地社群,实现双向知识生产;三是提炼战略性知识,服务决策与公共利益。

广西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金钱伟
广西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金钱伟教授作题为《特色引领·机制驱动·人才培养:地方高校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策略》的发言。他介绍到,广西科技大学在工科背景下依托智能车辆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的优势,将语言学科与汽车文化相结合,凝练出中国—东盟汽车科技文化发展研究等特色领域,推动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建设。他分享了外国语学院在翻译硕士点建设、校企合作以及区域国别研究中心升级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展示了工科院校在区域国别学建设中的独特路径。

贵州大学东盟研究院副教授王勇
贵州大学东盟研究院副教授王勇作题为《“全球南方”国家减贫治理中的中国—东盟减贫合作路径:兼谈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的相关思考》的发言。他从减贫治理的角度出发,分享了贵州省在促进国际减贫治理方面的经验与成果,指出贵州省通过精准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措施,在减贫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经验对于全球南方国家的减贫治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他还介绍了贵州大学东盟研究院在学科交叉与融合方面的探索,通过打通渠道、整合资源等方法推动区域国别研究的深入发展。

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亚太(东南亚)翻译与传播中心副教授麦红宇
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亚太(东南亚)翻译与传播中心麦红宇副教授作题为《AI赋能的国别区域研究》的发言。她指出,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舆情分析、公共情绪预测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她分享了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运用AI技术进行国别区域研究的实践经验,并提出了在AI时代背景下,外语教师应如何提升自身能力以适应学科发展的新要求。

广西师范大学越南研究院办公室主任钟珂
广西师范大学越南研究院办公室主任钟珂作题为《区域国别视野下智库成果的撰写》的发言。她结合自身在越南的实地调研经历,深入阐述了田野调查在区域国别研究中的重要性。她介绍了自己如何通过掌握越南语和英语两种语言,深入越南社会进行实地调研,获取一手资料,并与越南学者建立合作关系。她强调,田野调查不仅能够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对象国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结构,还能够推动全球南方研究的本土化进程。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检验学教研室讲师黄虞远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检验学教研室讲师黄虞远作题为《公共卫生安全战略视角下的东盟区域国别研究“广西范式”》的发言。他介绍了公共卫生学院在构建中国—东盟新发传染病联合实验室、公共卫生与健康大数据应用创新工程研究中心等方面的努力,以及在传染病防控、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成果。他强调,公共卫生安全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国别研究在公共卫生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广西壮族自治区外事办公室东盟处一级调研员容向前
广西壮族自治区外事办公室东盟处一级调研员容向前受邀对会议上的专家发言进行点评。容向前调研员对多位学者的观点给予肯定,鼓励学者们久久为功、从小切口入手开展区域国别研究等。他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强调长期跟踪、目标选定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在本职工作中如何围绕重点任务开展研究,以实际案例说明舆情信息、假设预判验证、跨学科整合等研究的重要性。
最后,主持人感谢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搭建的平台,感谢区域国别研究学者尤其是学术带头人的引领,以及青年学者为研究团队注入的力量,希望区域国别研究共同体携手共进,在科研道路上继续前行。
文 字:梁筱璇
图 片:东盟院/创发院
编 辑:颜如晓
一审一校:陈园园
二审二校:曹 蕾、罗传钰
三审三校:梁运文